1. 主页 > 感知未来

刘巧儿是什么剧种(西厢记是什么剧种)

刘巧儿是什么剧种(西厢记是什么剧种)

《刘巧儿》是什么剧种

《刘巧儿》是一出现代评剧,是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代表剧目之一。

这部戏诞生于1949年,是新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中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家——赵丽蓉,当年赵丽蓉老师也是唱评剧的,而且和新凤霞的合作非常经典。

一、《刘巧儿》的故事

陕甘宁边区的农村少女刘巧儿自小被父亲做主和邻村青年赵柱儿订了亲事,但是两个人从来没见过面。但是后来他的父亲反悔了,为了收彩礼教唆自己女儿退婚,然后嫁给财主王寿昌。

巧儿不愿意自己的婚姻被父亲包办,到县里劳模会看上了一个年轻人叫赵振华。退婚这件事顺利解决,但是巧儿却没有按照父亲的心意嫁给财主。

巧儿知道赵振华就是柱儿的时候坚决要恢复婚约,但是父亲贪图彩礼、王寿昌又不肯退婚,最终巧儿上告专区。在地区马专员的帮助下,巧儿和柱儿的自由恋爱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延安的真人真事,在群众中的影响很大。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典型就是刘巧儿,当时可是非常轰动的。

二、《刘巧儿》这部戏的现实意义

《刘巧儿》这部戏在各地放映之后影响非常大,主演新凤霞曾经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据说信件多到需要用麻袋装。而这些信一多半都是讲年轻人受到《刘巧儿》的影响,争取恋爱和婚姻的自由。

可以说《刘巧儿》改变了很多女性的生活,促进了妇女真正的解放。

而且《刘巧儿》还促进了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普及,之前虽然婚姻法已经出台,但是推广并不是很见效,各地包办婚姻还是非常普遍,女性很少能有婚姻的自主权。这部戏剧的播出,让广大女性更加明白自主婚姻的重要性,彻底解放了思想。各地妇女通过看这部戏剧,真实地意识到了女性拥有婚姻的自主权,她们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自己的婚姻的。

虽然现在各类戏剧曲种都没落了,但是在解放初期评剧真的地位很高的。评剧曾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就是其中的翘楚。

除了《刘巧儿》之外,新凤霞的代表作还有《花为媒》、《乾坤带》、《杨三姐告状》、《凤还巢》等。

各地方戏的剧种分别是什么

分别有:昆曲、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粤剧、柳琴戏、藏戏等。

1、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一带,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以演唱“两大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青阳腔和徽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以及民间音乐,演出了大戏。

黄梅戏的主要唱腔,大戏有平词、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小戏多用各自独立的唱腔。由于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言讲唱,形成了独特风格,所以曾被称为“怀腔”。

2、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戏曲之一。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据说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俗称:白话),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3、柳琴戏

柳琴戏是江苏省和山东省主要剧种之一,分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50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始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柳琴戏在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及毗邻地区的剧种音乐,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备唱腔体系,内容丰富多姿,腔调高亢华丽为观众钟爱,百听不厌。

4、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

越剧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剧种

刘巧儿属于什么剧种

1.《刘巧儿》是评剧剧种。

2.《刘巧儿》是中国评剧作品,作者是王雁。

3.该作品根据1943年袁静的剧本《刘巧告状》和说书演员韩起祥的说唱《刘巧团圆》改编。

4.评剧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广受群众喜爱,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5.评剧起源于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6.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以东路评剧为主。

7.评剧的历史沿革显示,它是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19世纪末的河北唐山一带。

8.莲花落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评剧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9.评剧吸收了东北民间歌舞“蹦蹦”的艺术元素,演出如《王二小赶脚》等剧目,深受农民喜爱。

10.评剧的早期观众主要来自唐山的工人,尤其是煤矿和钢铁工人。

11.《刘巧儿》的剧情描写陕甘宁边区农村少女刘巧儿追求自主婚姻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对婚姻的追求。

12.剧中刘巧儿形象性格开朗奔放,清新可爱,其故事在40年代延安根据地有较大影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什么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指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而在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内容来源网络